(资料图)
蒋瑞彦
“我没被打,但比死更难受。”校园“隐性欺凌”让施雯文(化名)、杨思言(化名)等本该在校园健康学习的学生,却因为无情的语言暴力,让她们在花儿一样的年纪患上了抑郁症,在她们的心理留下了终生都难以忘却的伤痛。(4月19日 《中国青年报》)
“隐性欺凌”是指以恶性言语为主对他人造成心理伤害的一种欺凌行为,在现实生活当中,言语欺凌通常表现为嘲笑、恐吓和人格侮辱等。近年来,这种现象在校园生活中,时有发生。据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2000人因校园欺凌伤亡。霸凌受害者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是普通学生的4.8倍,轻生的可能性是普通学生的18.5倍。校园是阳光和安全的地方,何以归还校园应有的温暖?
诚然,最重要的是,校园欺凌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一种犯法行为,对法律意识严重缺乏。大多数欺凌者由于自身家庭教育不到位,父母关心不够,家庭问题复杂,导致其产生严重的心理叛逆,从而走上欺凌他人之路。再者,在校园欺凌行为发生初期,父母对孩子面临言语欺凌的不理解,老师对言语欺凌的不重视,相关法律不完善等都是造成校园欺凌的重要因素。
对此,学生在遭遇到欺凌者首次攻击时,应该果断选择告诉家长、老师或者直接报警以此来保护自身的安全。其次,学校应该担负起法律宣传和教育的重任,加强对学生的普法宣传,尤其是让学生认识到触发法律之后面临的处罚和对人生道路所产生的一系列严重后果。例如开设相关的法律课程,或者请相关的专家教授开展定期的法律讲座等。此外,学校应该对校园欺凌多加重视,多关注学生在校时的状态,发现问题时及时与相关学生进行沟通对其进行劝诫和疏导,使其在欺凌发生初期时得到及时遏制,尽量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同时,家长应该平衡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同时处理和家庭矛盾,尽量避免家庭问题对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更要对孩子多一些关心、沟通和耐心。当孩子告诉家长自己被同学恶意欺负时,家长不应该指责自己孩子不懂事、太懦弱,而应该耐心地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处理和解决,在情况严重的情况下,家长更应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从而避免孩子受到更大的伤害。最后,相关部门要更重视校园欺凌的严重性,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让校园欺凌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芊芊学子应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校园是不应该成为欺凌的滋生地和助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