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热闻】规模将达百万亿级别!险资加速投资这个领域 收益如何?“领头羊”发声

券商中国   2023-04-29 08:09:21

4月中旬的一天,广西桂林市灵川县三街镇,海拔800多米的北障山上,一台台“大风车”在雨雾朦朦中不停旋转。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大风车即风力发电机组。风机塔筒高90米,3个约70米长的叶片每转一圈,就能产生约合3-4度电,通过电缆输送到风电场升压站(变电站),升压后并入电网,这样清洁风电就可以供当地企业或居民使用了。

刘敬元/摄

这是中核汇能灵川风电场所在地。一期项目装机容量5万千瓦,安装16台风电机组,2022年上网电量1.17亿度,每年为社会可节省约3.69万吨标准煤。该风电场二期至四期已在建设或规划中。

在这样的场景中,或许人们还不会联想到保险资金。在国家“双碳”转型的大背景下,清洁能源建设需要大体量长期资金的长周期支持,在这样的项目背后已有保险资金身影。数据显示,险资在加快绿色投资,自2020年以来投资增速达到50%以上,2022年末相关投资规模已近1.2万亿元,但这还远远不够。

在能源结构变革的历史进程中,投资如何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回报,也是一个必答题。

千亿资金砸向新能源

中核汇能有限公司是中核集团旗下非核清洁能源产业开发、建设、运营的专业化平台,2011年11月注册成立。截至2022年年末,中核汇能的可控装机2845.33万千瓦,在运装机1249.19万千瓦,上网电量137.54亿度,“我们一年的发电量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45万吨。”中核汇能总会计师杜纯勤向记者介绍道。

在国家“双碳”战略大背景下,中核汇能制定了新能源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计划至2025年底新能源在运装机规模达到3000万千瓦。“十四五”期间,总的投资额预计在千亿元以上。

作为推动落实上述“十四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安排,中核汇能在2022年5月完成了首次增资扩股。该公司通过释放30%的股权募集资金75亿元,用于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项目的开发、建设以及储能新业务开拓、补充流动资金等。

在中核汇能此次新引入的7家投资者中,中国人寿集团旗下国寿资产公司发起设立的“中国人寿-中核1号股权投资计划”,出资20.53亿元战略增资入股,成为中核汇能第一大战略投资者和第二大股东。

这仅是中国人寿集团内近年绿色投资诸多项目之一。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国寿资产存量股权投资绿色项目超30个,投资领域涉及水电、风电、正准核电、光伏、垃圾发电、传统能源节能改造、轨道交通等。中国人寿集团系统内绿色投资存量规模超4600亿元,其中国寿资产的绿色投资规模近3700亿元,绿色另类投资项目超过1000亿元。

投资的经济性如何?

投资行为是市场行为,要综合考虑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千亿投向新能源领域有怎样考虑?投资的经济性如何?国寿资产首次予以详细阐述。

“我们进行大体量的绿色投资的实践,不仅是从国家政策的导向来看,很重要的一点还是保险资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绿色投资项目的风险收益特征具有高度的匹配性。”国寿资产总裁助理刘凡说。

保险资金期限长、规模大、来源稳定、偏好稳健、注重期间收益,这与重大基础设施、绿色能源等领域的资金需求天然契合,这些项目前期建设成本高,进入回报期慢,但回报期也长,建成后有稳定现金流。

在国寿资产看来,优质绿色投资项目不仅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也有良好的经济回报。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通过聚焦绿色投资,可以突破优质资产供给不足的困境。

“我们在绿色投资过程中形成了‘双线配置’的逻辑。”国寿资产创新投资事业部相关负责人李清龙表示,传统上资产配置是“单线”逻辑,即主要关注投资的经济价值,双线配置则是同步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资产负债匹配要求。“在‘双线配置’的过程中,核心就是坚决地进行绿色投资,同时也不放松对投资收益的要求。”

刘凡透露,长周期的绿色投资项目收益一方面来自持有期间分红,每年股息率可达5%以上,另一方面也可以期待退出时的资本弹性收益。

不过,兼具生态效益和投资回报的优质项目不会“从天而降”,仍需要保险资金具备绿色投资专业能力,要做好项目评估和严格风控。“我们这些年围绕着绿色投资进行了很多模式的探讨,一个很重要的模式,就是精选合作伙伴。”刘凡坦言,保险资金作为财务投资人,对产业的风险识别能力、风险控制能力以及风险后的处置,都不擅长,而这恰恰是产业内优秀主体的专业优势。

百万亿级市场需要更多力量

“碳达峰、碳中和”既是国家战略,也是涉及整个经济社会系统的一次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需要巨量和长期资金支持。

根据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的研究,若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每年需要3.1万亿到3.6万亿元的投入;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需要在新能源发电、先进储能、绿色零碳建筑等领域新增投资近140万亿元。目前情况是,资金供给严重不足,每年大约存在2万亿元的缺口。

国寿资产公司新闻发言人王宇龙表示,双碳战略涉及到能源结构优化、产业升级、节能降碳的技术突破、生态碳汇能力的提升,需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其中,保险资金是金融体系中长期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国家绿色低碳转型提速,保险资金的绿色投资也进入了快车道。保险资管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保险资金通过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等方式,支持绿色产业的投资规模近1.2万亿元。而在2020年末时,险资的绿色投资规模为5600多亿元。

从行业主体看,不仅中国人寿体系,国内多家大中型保险机构都在绿色投资方面加力。据上市险企年报信息,截至2022年末,中国平安落地绿色投融资项目总规模2824亿元;中国太保绿色投资规模超过1500亿元;中国人保绿色金融投资规模650亿元;中国太平2021年末已投资超13亿元绿色债券,参与ESG投资总额超500亿元,2022年绿色投资继续快速增长。截至2022年末,新华保险服务绿色发展战略领域投资规模147亿元。此外,泰康资产拟布局千亿基金参与到双碳赛道的投资中,大家保险、光大永明资产也有诸多投资动作。

经过近年的投资后,市场和业界对新能源的发展空间更加确定。现在火电占我国能源结构的大约50%,未来清洁能源的占比要超过这个水平。刘凡说,按照“30·60”双碳目标,未来对应百万亿级的投资规模,需要动员更多力量投资。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