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国进入三伏的尾声——末伏。相比头伏和中伏,末伏高温的强度和范围会有所减弱、减小,但部分地区暑热依然强盛。
这个夏天,超长的三伏天并没有耽误大家出行的意愿,除了wifi、空调、西瓜,谁不想去寻一个只有25℃的夏?而在今夏高温来袭的背景下,“哪儿凉快哪儿待着”的旅行方式越发受人追捧。
(资料图片)
当代人的出游新标准
入夏以来,中国多地频现高温天气,消费者对避暑旅游的需求达到新高度,“哪儿凉快哪儿待着”成为新共识。携程平台上,避暑、消暑相关搜索热度比6月上升50%。马蜂窝旅行网的数据显示,进入6月,“国内避暑”相关搜索内容增长达150%。
作为新冠“乙类乙管”后的首个暑期,中国旅游研究院在年初发布的报告预测,2023年旅游市场全年“稳开高走,持续回暖”,暑期有望迎来全面复苏。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不久前对传统高温城市避暑旅游市场调查显示,第三季度传统高温城市的整体出游意愿高达94.6%。
为满足旅客不断提升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西南、西北、东北等热门避暑目的地正积极探索经验做法。
大同市云冈石窟、恒山、悬空寺景区对5省市学生实施免头道门票优惠,时间持续到9月30日;黑龙江哈尔滨通过“自驾+露营+旅游”业态升级,吸引来自全国各地自驾车集聚在玉泉国际狩猎场;在贵州洛北河,预计每一天有500条船、1000个游客的接待量,希望借助清凉的气候、清澈的河流,以及特色乡村等资源,打造知名的避暑旅游胜地。
山川湖海皆有“凉意”
繁荣的旅游市场背后,是中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山川、水域、草原、湿地……遍布五湖四海的天然景观,为避暑消夏的游客提供了众多方案。
与相对集中的冬季避寒目的地相比,夏季避暑的目的地相对分散,在全国多地都有值得一去的地方。而对避暑这一天夏季旅游主题来说,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目的地的温度了。
比如贵州贵阳,正在以夏季平均气温19℃至26℃的清凉吸引国内外的游客前来避暑。
再以吉林延吉为例,据2022年气象数据,延吉市6月平均气温18.4℃,7月平均气温22.0℃~22.5℃,8月平均气温为21.6℃,9月平均气温15.0℃,10月平均气温7.5℃。舒适的体感温度,再加上丰富多彩的文旅资源,成为夏季避暑热门目的地之一。
“草原系”的内蒙古呼伦贝尔,由于没有山丘或高地挡风,风速往往很快,也能让夏日气温降低。呼伦贝尔市气象局发布数据显示,当地夏季平均气温为19.5℃,平均最低气温为12.5℃,平均最高气温为23.7℃。
这样的温度,很难不让生活在重庆、武汉、杭州等高温城市的人冲动消费一波。
“凉资源”何以变“热经济”
坐拥老人、学生、教师和高温城市数亿游客基础的避暑旅游,逐渐与康养度假、户外休闲、城市旅游、研学旅行、亲子旅游、夜间经济等融合,形成多种业态融合的产业发展格局。
从目前公布的今夏数据来看,避暑游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2023年1月至6月,呼伦贝尔市接待中外游客1231.6万人次,同比增长216.53%;实现旅游收入1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9.81%。
截止到2023年7月20日,长白山景区接待游客已突破百万大关,达100.77万人次,比2019年突破百万人次提前7天。
湖北竹溪境内植被丰茂,环境清幽,山水交错,空气清新,年均气温14℃,夏季平均气温24℃,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和避暑凉都。通过一系列促进市场回暖、扩大消费的政策,竹溪带动“避暑经济”迅猛发展。今年1月至7月,该县旅游接待人次达到485.6万人次,同比增长98.3%,旅游收入36.85亿元,同比增长102.45%,创历史新高。
(综合新华社、人民网、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等)
责编:邓玉娇
一审:周杨
二审:朱晓华
三审:赵雨杉
来源: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