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事件当事人聊了聊。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文 / 果脯 & 严锦彦
任谁都没有想到,苏联题材的科幻游戏《原子之心》会因为一台冰箱而火出圈。
如今你在 B 站搜索 " 原子之心 ",会发现播放量排名前三的相关视频都被冰箱诺拉占领了,最高点击数达 390 万,游戏其他内容的相关数据还不到它的一半。
如果你翻到评论区,还能发现更加离谱的事。有人把这台方方正正的红色冰箱,称作 " 真正的魅魔 ";有人直接发表了虎狼之词;有人则和《海绵宝宝》的痞老板产生共情,因为后者的老婆是台拥有 256G 内存、金属机身的电脑。如果你还不知道冰箱诺拉到底是何方神圣,不妨点击下方视频亲眼看看,或许你最后也会成为他们的一员。不可否认,冰箱诺拉的爆火得益于出色的本地化内容,以及足够扎实的配音演出。在没有神态、动作辅助的情况下,配音演员张琦老师单凭几句台词,就展现出了诺拉的抖 M 属性。
借着诺拉的出圈,网友们也翻起了张琦的作品集,甚至把这些角色做成了梗图,并调侃 " 冰箱才是常态,坎蒂斯算意外 "。
很难想象,《原子之心》的冰箱诺拉,《英雄联盟》的辛德拉、莫甘娜、伊芙琳,《赛博朋克 2077》的女 V,《明日方舟》的白金、斯卡蒂,《原神》的坎蒂斯,《Apex》的恶灵……这些身份、性格迥异的角色,声音全都来源于同一个人。只是和兴奋的网友不同,彼时事件的主角张琦正感到惶恐与无所适从。得知自己火了的第二天,她在社交媒体发了一条害怕的动态,并取消了原定的直播计划。
2 月 25 日晚,葡萄君邀请张琦录制了一期播客,聊了聊冰箱出圈后她的心路历程,以及她是怎么理解游戏配音的。而对于 " 配音与行业太远 "," 受重视度远不如美术、音乐 " 等观点,她也分享了一些想法。
以下是播客内容的节选整理:(为方便阅读,内容有所调整)
01
因为一台冰箱,我火了
葡萄君:你大概什么时候给诺拉配音的?
张琦:应该是两个月前,23 年初到春节那段时间。
葡萄君:感觉已经是游戏上线前夕了,当时配音花了多长时间?
张琦:从我进棚知道具体角色,到内容录制完成,大概一个小时左右吧。
葡萄君:这么快?当时你了解诺拉这一角色吗?
张琦:其实一开始我只知道配的是 " 俄罗斯游戏 "。借助台本内容,我猜到了诺拉是台负责升级武器的机器,但完全没有想过冰箱的可能,蛮惊讶的。
葡萄君:在这种不知道具体设定的情况下,要怎样才能配出合适的感觉?张琦:诺拉这种译制类配音,我们平时称它为 " 外单 "。这类作品往往更注重时长问题,会先统一语言版本,然后本地化团队再尽可能保证翻译语句的长度、停顿点和表演空间都跟原版一致。所以给诺拉配音的时候,我都尽量参考着英文原声去贴她的表演。
葡萄君:当时第一次听诺拉的原声,你是什么感觉?
张琦:如果你看过诺拉的实况,就知道她的台词是一句比一句,一步比一步,一番儿比一番儿的,语气会越来越强烈。开玩笑地说,我配的时候一直在想,还有几句才会结束……
葡萄君:感觉诺拉和伊芙琳的声线,是不是有些接近?
张琦:是有点类似。而且伊芙琳的文本量更大,每次更新又要在一两天之内录完。往往录到最后,我都感觉声音要撩不动了。
每每这种时候,我就特希望能呆在一间我跟导演互不相见的小黑屋,在所有人看不到我的情况下,完成剩下的工作。
葡萄君:什么时候意识到冰箱火了?
张琦:直到 20 号下午看到诺拉视频,我才知道之前配的是台冰箱。接着当天晚上,我就开始感觉到不对劲了。社交媒体上,大批朋友蜂拥而至,一下子刷屏了我 B 站 15 号的动态。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要不要直接站出来,认真跟大家说声谢谢?可是这会不会显得我在蹭热度?还是说我应该偷偷猫着,等到热度结束?后来微博里一些合作配音项目的评论区,也逐步沦陷。我甚至脑补了一下,万一甲方看到评论区,会不会觉得这人的粉丝太疯狂,或者说觉得她有点碍眼,会影响作品传播。
另外就是冰箱爆火后,我社交平台的私信也爆了。有的是关心和安慰,还有的则是被诺拉人设吸引过来的粉丝,他们会说一些 " 奇怪的话 ",当然我非常理解他们,毕竟角色的属性就是这样。不过因为我各个社交账号的名称都不是张琦,还有很多网友跑到其他人的底下留言,发现认错人后又取关,这可能也会给别人造成困扰。
葡萄君:你当时是什么心情?
张琦:一切都来得太过突然和激烈了,导致我有些惶恐和不知所措。我当天就停掉了原定直播搭乐高的计划,希望先冷静一下,并在微博和 B 站各发了条表示害怕的动态,算是给朋友们一个可以尖叫、讨论的地方。
后来过了好几天,我才缓过来,也慢慢想通了——我不能因为一个现象,就破坏了自己原本的生活节奏。热度总会过去的,我接下来该做的事情,也不会因为冰箱爆火而发生改变。葡萄君:之前《赛博朋克 2077》有过这种情况吗?
张琦:以前《赛博朋克 2077》的女 V 出圈,其实也出现过类似情况,但远不及这次诺拉的程度。
我猜冰箱出圈更多是与角色性格、设定有关。诺拉不是我遇到的首个性感的角色,但她是一台冰箱,但凡她是个人形机器人,可能都不会有现在的热度。
并且中配也能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到那种刺激——这其实更多是本地化团队的功劳。大多数译制类作品最大的难点,其实就在于翻译,既要做到信雅达,又要贴近中外文化的差异,还得符合语言习惯。以前的译制片配音听起来有点奇怪,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本地化实在太难了。
葡萄君:你会不会担心冰箱之后,大家对你打上一个标签,就像演员被某个成功角色定型了?
张琦:不太可能。我从业十年了,圈子里的老师们应该都认识我,也了解我的能力,基本不会给行业内的朋友留下固有印象。
而且往大了说,人其实是视觉动物,对声音的感知可能反而没那么灵敏。说不定你换一种声线,玩家就听不出来了——除非他特别了解你。
葡萄君:那如果是一个资历较浅的新人配音演员,她真的碰上了这种情况,又该怎么办?
张琦:如果是新人演员碰上这种情况,可以试着私下跟老师多交流讨论,并尽可能拓充自己的 demo 库,保证有足够的参考案例。
归根结底,标签来源于配音导演对演员的了解,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们会逐步通过不同类型的项目,来判断你适合哪些项目,更擅长什么音色。
02
游戏配音到底有什么不同?
葡萄君:你最早是什么时候接触到游戏配音的?
张琦:我能记起来的第一个游戏角色,应该是《英雄联盟》的辛德拉。这英雄是我大学还没毕业的时候配的。
后来角色有了热度,师哥师姐过来问是不是我配的。当时为了体现角色的力量感,《英雄联盟》在原有配音的基础上,拉了一层很高的混响。所以我听了好几遍,直到听到了有印象的台词,才敢确定是自己。
另一个配的比较早的,应该是《最终幻想 14》的阿莉塞。之前录制新版语音的时候,我听到第一批声音都惊呆了——怎么夹得这么紧?现在让我重新配,估计怎么也配不出这么小女孩的声音了。
葡萄君:和其他形式的作品相比,游戏配音会有什么不同?
张琦:和译制片、电视剧、动画片相比,游戏配音的容错率偏低,限制也会更多。常规的戏剧配音是流淌的,台词连在一起,表演顺理成章就出来了。
打个比方,在录戏或者演话剧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嘴瓢一下,或者吃字,但只要情绪是符合当下情境且连贯的,就没关系。
而除了一些剧情类游戏是连着两三句录的,大部分游戏都习惯按单句来录制。所以游戏配音对整体语音音质、演员语言技巧、气息运用等技术层面的要求,其实都相当高。它需要你配的每一句,都能百分百传达出想要的内容和情感。如果某句的配音出现失误,玩家的心流体验可能会立刻被打断。
葡萄君:那如果配起来感到别扭或者不合适,会有现场改词的情况吗?
张琦:会有。不过具体改到什么程度,主要看项目组的包容度。有的一个字都不允许动,我们配音时只能尽量保证合理化,有的则表示只要老师觉得顺口,台词意思不变,那就随便改。
以《赛博朋克 2077》为例,它的本地化团队在游戏里融入了许多带方言特色的内容。当时我们配的一句台词,大致意思是某个东西像狗尿苔,一茬接一茬。
但我猜大部分人可能都不知道狗尿苔是什么,只能大概猜到是个比喻。于是为了便于玩家理解,大家商量着把台词改成了 " 就像韭菜一样,割完一茬还有一茬 "。
葡萄君:感觉游戏配音的限制还挺多的。
张琦:很难说游戏和其他作品的配音孰难孰易,更多还是看具体情况。
比如录戏的情感表达层次更加连续,它需要演员能代入多样化复杂的情景,并跟不同的角色对戏。而游戏中,角色所有的台词,基本都是围绕着他与玩家展开,加上是单句录制,所以它对情感层次的把握要求可能就稍微低些。
总而言之,给不同类型的作品配音,基本上它的侧重点都会不一样。比如由游戏配音入行的朋友刚开始录戏,可能会出现情绪不连贯,无法将表演衔接起来等问题。
葡萄君:至今你也配过不少游戏角色了,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个?
张琦:肯定还是女 V。《赛博朋克 2077》体量特别大,当初为了这个角色,我连续在棚里定时打卡了一年多——对配音演员来说,这种情况可不常见,所以她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而且女 V 和我性格中的一块比较像,表演时会有种释放自我的感觉。我其实没有很用力地塑造女 V 的声音,整个过程就像是在做自己,我亲身经历了夜之城的故事一样。
葡萄君:算下来,你迄今已经从业十年了,中间失去过对配音的兴趣吗?
张琦:可能特别累的时候,会闪过一些念头,但总体还是一直抱有热情的。
配音工作的整个过程,其实就像是开盲盒。在你走进录音棚之前,你可能对接下来要配的内容一无所知。你不清楚会碰上什么样的角色,不清楚即将演绎怎样的一段人生,不清楚这次会有哪些挑战。
而且大部分时候,拿到材料后,你可能也只有 5 到 10 分钟消化内容,接着再花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完成录制,继续投身下一个工作。
这份工作最大的难点可能也在于此。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它需要你能在最短时间内理解角色和导演的意图。
比如导演说这里角色处于是心死的状态,所以表达出来的恨并非强烈的,而是淡淡的。但怎样才叫淡淡的恨?具体又淡到什么程度?这种时候,你就要尝试推翻自己原来对角色的想象,调动你所有的阅历和对生活的理解,将所有情绪都提起来,去理解这个 " 淡淡的恨 "。
而这还只是其中一句。一天 8 小时平均 400 句配下来,你看着演员云淡风轻,其实在他们的脑袋里,可能已经经历过无数次碰撞和思考了。
葡萄君:如果新人想要进入配音行业,你会有什么建议?
张琦:首先你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你喜欢表演吗?如果你只是声音好听而缺乏演技的话,你或许只能演一个正常说话的帅哥,而无法配疯批美人。
其次,入行要慎重。可能你看配音演员的生活和工作经历,会觉得好像很有意思,但它其实是一个特别需要吃苦的行业。你可能入行 3 到 5 年,都不会有太高的收入。
新人最主要的任务是跟棚,但如果一直没有试音机会,你其实只是在听老师们录音,自己不会有任何收入。在这种情况下,你吃饭的钱到底该从哪来?
所以最起码入行前先想清楚,刚开始的几年如果没有收入,自己的生活来源是什么。
葡萄君:那么一位配音演员怎样才能更快成长起来?要靠天赋还是勤奋?
张琦:配音其实是一个把理性和感性协调到完全同步的过程。比如你在舞台上,可以通过肢体动作、神态和镜头的辅助,共同完成一整套表演。但配音表演你只有嗓子和两条声带,在这个过程中,你必须一直正对麦克风,保持一个固定的距离。就像如果要录一段很急的跑步戏,它要求你既要有跑步的气息,但动作又不能太大。
所以我觉得,艺术类相关行业,单纯勤奋是最没有用的。如果没有天赋,没有悟性,你很难做好这份工作。而且演技的锻炼,它不仅依赖勤奋,还来源于生活的累积和成长的阅历。当然,勤奋是每一个行业最基础的板块。想要获得成功,离不开大量的努力打底。
03
如何理解现在的配音行业?
葡萄君:很多人说,比起美术、音乐等内容,配音在游戏项目中是比较不受重视的一环。你怎么理解这个观点?
张琦:相对游戏的音乐、画面,配音预算在很多时候所占的比例确实要低很多,而且很多作品在后期拿到版号确认上线后,才会发布配音需求,导致工期也压得很紧。
资金宽裕一些的项目,或许会在测试阶段先预配。等游戏内容全部做好了,确认准备正式公测了,再找演员按照口型、动作等元素重新录一遍。
总的来说,配音工作基本上处于开发阶段比较靠后的环节。有的时候,哪怕游戏的口型、神态或者是画面长度其实有问题,但项目后期这些东西都不好调整了,他们也就只能表示说," 麻烦老师辛苦对一下,想办法尽量说进去。"
葡萄君:目前行业人才供给情况如何?
张琦:人挺多的,可选择的声音也挺丰富,但有表现力的声音比较有限。还是那句话,配音演员首先得是一名演员,你想要承担一些层次更丰富的角色,就需要有生活阅历、情感等各方面的加持。
比如《原神》每个版本的新角色,背后都会背负一些故事。这些复杂情感单凭一个漂亮的声音,应该是没办法表现出来的。另外一个例子是,单从声音上来讲,少年音这个音区本身就比较少,要是再去录一个身世悲惨的少年,那只靠一个年轻的男孩是很难完成的。
另一方面,现在玩家的审美也在不断提高,他们对配音有了更高的要求,直接推动了游戏公司寻找更有名气、能力更强的头部配音工作室和演员。这也就导致玩家常说,感觉配音演员来来去去都是同一批人。葡萄君:国内比较核心的配音演员大概有多少?
张琦:上海有 100 人左右吧,北京的话人应该更多。
虽然上海游戏公司不少,但国内影视行业主要集中在北京,所以后者配音需求会更多,发展更快,核心人才自然也更集中。
葡萄君:我注意到 B 站一些视频只是罗列配音演员作品,都能收获几十万的播放量。是不是大众也开始慢慢关注起配音演员工作本身了?
张琦:越来越多人在遇到喜欢的角色后,都会想去了解声音背后的演员。加上一些综艺节目的推广,不少人也理解配音具体是怎样的一份工作。有的产品甚至还会把配音当作一大卖点,进而吸引了不少关注。
不过随着粉丝增加,我也希望演员们尽量不要迷失在这种受人追捧的状态。有的配音演员现在已经拥有了一个比较可观的粉丝数,以及更多样的收入来源。这无疑是好事,但最终真正支撑我们进步并走下去的,其实还是自己的作品。
葡萄君:这么看来,配音行业算不算在慢慢变好?
张琦:算吧。印象中从《王者荣耀》上线开始,上海配音市场的单子渐渐多了起来,越来越多国外单机、主机游戏也有本地化配音的需求。
而且近年来,从前期开始就找配音的项目也越来越多了。有了预配和动捕协调,角色演出的口型、情绪等内容往往能让最后的配音更加准确连贯。
只是可能短期内,行业还不会发生太过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只能希望未来会出现更多的转机,或者是里程碑式的事件,慢慢推着行业继续变得更好。
游戏葡萄招聘内容编辑,